神經纖維瘤簡介
神經纖維瘤是因遺傳或本身基因突變而造成的先天性疾病,學名為Neurofibromatosis (簡稱NF),其表現是在神經周圍組織上長出多發性的良性腫瘤,基因異常將影響到神經與皮膚系統的發展,但每個人所受影響的輕重程度相當不同。醫學上多半分成兩大型:第一型神經纖維瘤病 (Neurofibromatosis type1;NF1)及第二型神經纖維瘤病(Neurofibromatosis type2;NF2)。本篇先針對第一型神經纖維瘤病介紹:
第一型神經纖維瘤病(Neurofibromatosis type1;NF1)
第一型(NF1)又稱為周邊神經纖維瘤病或是von Recklinghausen氏病,是因第17對染色體長臂上的NF1基因異常所造成,這個基因異常的原因,約有一半患者是遺傳自父母,有一半則是因自身的突變。在流行病學上NF1是最常見的多發性神經纖維瘤,發生率約1/3000;也是一種常見的顯性遺傳疾病,父或母親一方是NF1患者,子女有50%的遺傳機率。NF1會有的一些皮膚表徵並不會傳染。
NF1造成的病情輕重程度個別差異大,輕則患者僅在皮膚上出現咖啡牛奶斑,重則會產生多個併發癥;目前醫學上仍無法預測NF1患者出現併發癥的多寡及嚴重程度,臨床上統計約60%的NF1患者癥狀是輕微的,約20%會有較嚴重及長期性的問題,因此,NF1患者必須定期追蹤。
癥狀與併發癥
NF1會在以下各方面造成影響,在此必須強調,每個患者出現病狀的個別差異性很大,輕則僅有皮膚上色斑,重則出現多個併發癥,以下資訊僅供參考,如出現類似情況仍應由醫師診斷再確認:
皮膚
- 咖啡牛奶斑
這是NF1患者最普遍的癥狀,約9成以上的患者皮膚上都可以發現,外觀上是平坦的咖啡色斑塊,深淺不一定,多出現在軀幹、背部或臀部,多數會在兒童早期增加,但皮膚上有咖啡牛奶斑不一定就是NF1患者,需要由專科醫師進行評估。 - 雀斑
這是NF1對身體無害的一種臨床徵兆,通常7歲之後有將近90%的病患會出現雀斑,最常出現在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,如腋窩及鼠蹊部。 - 神經纖維瘤
這也是大多數NF1患者會有的癥狀,神經纖維瘤細胞是由神經和纖維細胞交織而成,多數是沿著周邊神經生長,且生長在表皮或皮下,可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,又分為以下四種: - 皮膚型神經纖維瘤
通常是長在皮膚上如結節般的腫瘤,外觀為肉色或粉紅,一顆一顆的突起,大小不一,摸起來是柔軟的,通常出現在胸、腹部及背部,無痛但可能引起搔癢癥而造成患者的困擾;腫瘤在懷孕時數目與大小會明顯增加,也會隨著年齡的成長而變化,但每個患者情況各異,難以預測會怎樣變化。腫瘤不會傳染且具包覆性(腫瘤被侷限在局部),較大的腫瘤會壓迫組織,但不會侵入組織。 - 皮下型神經纖維瘤
長在皮下,外觀不一定會有突起,此類腫瘤沿著皮下神經甚至包含身體的深層組織,且是固定有彈性的,觸碰時會感到腫瘤與皮膚是分開的(這點可與皮膚型有所區分)。此腫瘤沿著神經節生長,大小可從薏仁大小至數公分大,壓會痛,若生長在深層神經會壓迫神經根,造成疼痛、無力感或感覺喪失。 - 叢狀神經纖維瘤
NF1患者中有40%會有叢狀神經纖維瘤,腫瘤沿著周邊神經髓鞘生長,無包覆性且會侵犯正常組織,甚至干擾正常組織或骨骼發育,而且困難手術,絕多數是良性,但有極少數會變成惡性周邊神經髓鞘瘤(MPNST)。 - 惡性周邊神經隨鞘瘤(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, MPNST)
又稱惡性許旺細胞瘤或神經纖維肉瘤,NF1患者有4-13%機率產生MPNST,好發於腹部、脊椎兩側區、四肢和頭頸部。單一切片檢查不易,因此需要留意腫瘤是否疼痛或變大,以及出現神經學的癥狀等。
眼睛
- 虹膜斑塊(Lisch nodule)
又稱虹膜色素缺陷瘤,也是NF1常見的徵狀,通常會在孩童時開始出現,並不會引起視力障礙,也不會影響視力,隨著年齡成長發生虹膜斑塊的機會增加,0-4歲的比例是22%,超過20歲比例是95%。 - 視神經膠質瘤
也是NF1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,是由於視神經內部神經膠質細胞異常增生導致的良性或惡性腫瘤,癥狀有:眼球突出、青春期的過早發育,視覺敏銳度降低、視神經萎縮;1/3的患者其單側或雙側視力會受影響、或有白內障的現象。超過70%的視神經膠質瘤都與NF1患者相關。
骨骼
- 脊椎側彎
是NF1常見的異常癥狀,發生率約10-25%。 - 蝶骨發育障礙
NF1患者中約3-7%,多無癥狀,需靠頭部X光或斷層掃瞄確診。 - 長骨的損傷
約有1-4%發生脛骨發育障礙,1-2%發生先天性假性關節退化病或假性關節異常。這些損傷通常出現在嬰兒期及兒童早期,當發生骨折時,可能復原較慢或無法完全復原,故應避免跌倒或撞擊的運動。 - 其他骨骼異常
如胸廓畸形或膝內/外翻等情況。
腦部(中樞神經系統)
- 頭痛(Headaches)
有些NF1患者會伴隨頭痛,從輕微的精神緊張至偏頭痛,雖然頭痛會伴隨神經學的癥狀,也有文獻發現引發頭痛的原因包含腦部腫瘤,如:嗜鉻神經細胞瘤、腦血管病變等。 - 癲癇(Seizures)
NF1患者發生癲癇的機率約3.5%-7.3%,通常伴隨的癲癇,若與顱內的病灶無關,一般使用抗癲癇藥物治療就會得到好的控制。 - 神經膠質瘤
是一種常見的腦部原發性腫瘤,少數NF1患者會有,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分為四級,1-2級為良性腫瘤,3-4級為惡性腫瘤。
心臟血管
- 高血壓是NF1常見的癥狀,年齡的增長與高血壓是相互關聯的,血管病變的發生比例仍不清楚,通常在小孩或青春期,甚至懷孕才被發現;有2.5%的機率出現腦血管的病變。
- 伴隨高血壓的影響,若無適當治療會有心臟病、腦中風及腎衰竭等問題。
內分泌系統
NF1影響內分泌系統的話,會出現生長發育、性早熟等問題
- 頭大身小是NF1患者的特徵,兒童期即開始有發育問題約佔29%-45%,多數青春期發育仍是正常的,大約1-4%的患者青春期發育過早或延遲;
- 超過40%的患者平均身高和正常成人相比,仍矮於正常人的90%。也可能出現水腦癥。
認知表現(Cognitive function)
NF1患者的認知型態表現具複雜性、變異性及無法預測性,研究發現主要可能的影響是學習障礙或注意力不足:
- 學習障礙
約佔30%~50%患者兒童會出現學習障礙,如:讀寫障礙、小肌肉協調困難,目前雖然學習障礙的判斷與標準尚不明確,仍建議應評估神經心理方面是否受影響,包含空間感(visuospitial)、技能、執行功能、表達及接受語言的能力、社會功能、運動方面的協調等。 - 注意力不足
NF1患者中約有30%~40%可能會有「注意力的不集中」(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, ADD),有的是過動癥,但有的不是。這些注意力不足的兒童智能是正常的,只是需要經過評估並在教育上輔以其需要的協助。
如何確診
NF1的診斷:以臨床癥狀作為診斷依據,可以基因診斷方法來輔助做確診,目前普遍是採用美國國家衛生院(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, NIH)公布的診斷準則,下列癥狀經醫師評估有2項以上並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,才可確定為神經纖維瘤第一型患者:
- 直系親屬 (一等親) 有第一型神經纖維瘤病的病史
- 皮膚有6個或以上的咖啡牛奶斑 (cafe-au-lait macule):孩童期大於0.5公分,成人期大於1.5公分
- 表皮或皮下有2個或以上豆子般的神經纖維瘤,或1個叢狀神經纖維瘤 (plexiform neurofibroma)
- 腋下或鼠蹊部(腹股溝)有雀斑(freckling)狀的小色素斑
- 視神經有神經膠質細胞瘤(optic glioma)
- 眼睛上有2個或以上的虹膜色素缺陷瘤 (Lisch nodules)
- 特定的骨頭或關節病變,如:蝶骨缺陷(sphenoid wing dysplasia)或骨皮質薄化與脊椎側彎
治療方式
因NF疾病的病程變化或快或慢,建議每年定期返回醫院追蹤,於病癥變化時及早發現,對癥治療。
NF1的治療原則
NF1 是基因異常造成,目前尚無能有效預防與控制的藥物,仍以癥狀治療為主,如:整形矯正外科手術、脊柱手術、教育評估及腫瘤治療等。以下針對各項癥狀治療方向的建議:
- 語言和學習發展障礙:早期發現,早期療育。
- 注意力不足過動癥(ADHD):行為教育, 神經刺激藥物。
- 骨骼發育:骨科專家評估矯正。
- 視神經瘤:十歲以下建議由眼科專家定期評估。
- 叢狀神經纖維瘤:進行性有癥狀之叢狀神經纖維瘤需以手術治療。
- 高血壓:高血壓藥物控制, 腎臟科專家定期追蹤。
- 心臟病:心臟科專家定期追蹤。
部分腫瘤因外觀或引起疼痛、壓迫等理由進行外科手術,但仍可能復發或長得更多、或導致神經功能受損等,因此需外科醫生專業評估。
關於遺傳
- 遺傳機率
神經纖維瘤不會隔代遺傳,若夫妻兩人皆未得到神經纖維瘤,其下一代再產出罹患神經纖維瘤的寶寶的機率是與一般人一樣的,約1/8000。若父親或母親有一方是NF1患者,就有50%的機率會遺傳。 - 懷孕與檢測
若父或母為NF1患者,想於懷孕時進行胎兒檢測,需於懷孕前先掌握自身基因突變位置,方能依據羊膜穿刺篩檢胎兒同一基因點位是否遺傳自父母,12-16周可採絨毛取樣;16-20周可施行羊水採檢,上述為侵入性檢測,需與婦產科醫師諮詢評估。
照護原則
- 定期追蹤
由於神經纖維瘤會持續增長,每個年齡階段也可能有變化,建議應每年定期由專業醫師進行身體評估檢查,特別是兒童,應注意是否有新的癥狀,如:快速成長或引起疼痛的神經纖維瘤等,以確認是否有惡性的跡象。
建議追蹤的項目有: - 小兒科、神經科、眼科
- 兒童期的NF1患者應學齡早期接受學習與認知、語言評估。
- 中樞系統、骨骼系統、心血管系統
- 生活照顧
- 避免在炙熱的陽光下活動
- 避免因身材矮小而服用促進生長的藥物,對於癥狀與改善沒有幫助
- 保持穩定的生活作息,避免菸酒、熬夜等,因為不良的生活型態容易造成血管病變,以及局部缺血、腫瘤生長加速。
- 若NF1患者有脊椎側彎、脛骨發育不亮或腫瘤壓迫等,須請醫生評估限制活動的項目範圍,以保護其安全。
- 非迫切必要,盡量不要頻繁手術,因皮膚傷口的修復過程中,可能使纖維瘤再度增長。
- 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藥。
- NF不會傳染,若父母親為NF患者,仍可哺餵母乳。
第二型神經纖維瘤病(Neurofibromatosis type2;NF2)
下一篇介紹關於第二型神經纖維瘤病(Neurofibromatosis type2;NF2)請【點此繼續閱讀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