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家暴受害少女選擇的絕望路…
Yashoda當時是一位18歲的印度小女孩,結婚後不久,發現先生習慣酗酒,喝醉後會罵她,也會打她。一開始Yashoda一直忍耐著,因為從小到大,別人總是告訴她:「這是女人的命」、「結婚後,無論如何,就要服從先生」、「生活本來就是受苦,暴力只是生活的一部分」等。Yashoda繼續忍耐著,直到有一天,她再也受不了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,覺得脫離苦痛的唯一方式,就是自我毀滅。於是,Yashoda拿起每個印度家庭普遍都有使用的汽油,絕望地潑灑在自己的身上,點燃火花。

Yashoda的重建之路,從「蛹」...
陽光團隊第一次看到Yashoda是2011年1月的時候,她是清奈號稱印度國內第二大燒傷中心的病人。該中心一年接受超過2,500名病人,每個月有將近150位燒傷婦女入院,總存活率只有40%。幾乎全身受傷的Yashoda被紗布包起來,她在悶熱而密不通風的婦女燒傷病房裡,安靜地坐在床上,雙腳就這樣懸著,兩眼無神,完全沒注意到我們這些「來考察」的人。我們後來知道,火不只是傷她的身體,也損害了她的視力。我們離開時,不禁納悶她會是算在統計數據的哪一邊。但Yashoda仍然算是幸運:熬過10個月漫長的住院時間,她屬於少數40%能存活下來的病人。

Yashoda住院期間,先生一次都沒有來看她。出院後,她無處可去,全身盡是沒癒合的傷口,再加上雙眼失明,導致她完全無法照顧自己。但是在PCVC幫助下,Yashoda住進位於清奈的小公寓,並且在基金會的陪伴和補助之下,她持續在私立醫院就醫,不僅護理傷口,更重要的是進行眼睛重建手術安排,一個角膜移植手術可能將會讓她恢復視力。
...到漂亮的「蝴蝶」
重建之路漫長,過程也痛苦。
雖然失明,Yashoda仍然在她的日記裡寫道:
「當我出生來到這個世界,我因為喜悅而哭。
但是我現在失明,心裡充滿後悔,我因為出生在這個世界而哭。
我的生命中何時會出現改變?
我的痛苦何時會結束?
我能否恢復視力?
我能否找回幸福?」

PCVC安排各種藝術治療活動,透過畫畫、寫作和跳舞,幫助Yashoda找回自信,並且面對燒傷後的自己。即使Yashoda的視力很微弱,她還是可以把心裡「看到」的畫面畫出來、她還是可以跟著音樂的節奏律動、她也可以重新發現寫詩的樂趣。Yashoda說:「I can see through Art!」,也把自己改變的過程描述得像是從蛹變成很自由的蝴蝶。
陽光團隊第二次看到Yashoda是2013年4月,她是PCVC康復中心的傷友。康復中心現在給她一個環境可以進行復健,她說:「我第一次搬進來康復中心,工作人員跟我說明復健的重要性和好處。我當下決定要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,每天做該做的運動。我開始感覺到,原本很硬的手腕,慢慢開始能夠彎起來,我也可以用我的手指頭。醫生原本建議我動手術解決手部功能的問題,但是因為現在有復健,我就不需要手術。」
Yashoda依然很努力地進行她的重建計劃、做復健、參與藝術治療活動、上瑜珈課等。但是現在她多了一個角色:她是其他傷友的同儕,給她們鼓勵,陪伴她們度過重建自己生活的過程。她也是很好的模範,跟其他怕復健的傷友證明復健的好處。4月19日,康復中心開幕儀式那天,Yashoda跟其他傷友上臺表演她們一起編的行動劇。更令人驕傲的是,她很勇敢的拿起麥克風演講,向所有的貴賓分享她的故事。現在,她也深深希望可以一同幫助跟她一樣的燒傷婦女,找回自立更生和快樂生活的能力。

面對嚴重家庭暴力問題所造成的燒傷高發生率,以及醫療體系無法處理並滿足燒傷病患的基本需求,容易令人無法理解,並感到無奈、沮喪,甚至憤怒。但是Yashoda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一個本來放棄生活的小女孩,現在透過跳舞、文字和色彩來表達內心最真實的自己,我們也深深了解到,無論在臺灣或在印度,關懷和陪伴也可以讓燒傷者「重生」。現在,陽光協助PCVC成立康復中心,可以讓更多印度燒傷婦女跟Yashoda一樣,擁有「重生」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