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臺北重建中心資深社工督導 曠裕蓁
「燒傷之後,不僅皮膚、肢體被毀損,伴隨疤痕攣縮,長出奇形怪狀的樣貌,我自己連照鏡子的勇氣都沒了,更別說要旁人接受這樣的我…。」
「想到讓我受傷的那個人,心裡就有股氣!真的很生氣!雖然他不是故意的,但我就是被他害到啦!這口氣,我該向誰去討。」
「我真的很後悔,如果當時我沒有…,如果這一切都沒有發生那就好了。」
「為什麼要救我?像我這樣燒傷、截肢、生活中應接不暇的困難,還有破碎的靈魂…,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活下去!」
「在夜晚時刻令人格外難受,心情也特別灰暗!越睡不著,煩心的事就越加鮮明,燒傷的皮膚越煩越癢,就更睡不著了,這個惡性循環要如何是好?」
「老爸、老媽為了照顧我,年紀這麼大還要承受這麼多、多做這麼多,偏偏我現在真的什麼都做不了,連脫衣服都沒辦法,看著他們,我的心裡有非常多的抱歉跟無可奈何…。」
在燒傷之後,不只是生理上、生活上都需要重新來過,心理上也會再次點燃「我是誰?我怎麼會在這裡?我該往哪裡去?」的想法,對於自我存在與自我價值有許多大哉問!在諮商室裡,有些人能侃侃而談,有些人連自己的情緒是什麼都覺得陌生,有的更只是憂鬱的情緒,連透過諮商、復健讓自己好轉的動力都失去了。心理師除了傾聽、同理之外,也會運用諮商技術,像是「穩定身心」或是「眼動治療」等,陪伴服務對象走出幽谷。當服務對象出現心理危機,更需要團隊全體成員一起留神守護,確保服務對象人身安全。
前些時日,小蕓傳來生活照片,重回自己喜愛的運動,有著幸福的生活,照片中大方嶄露自己的疤痕,感謝陽光和家人,陪她走過那段死蔭之地!阿致抒發心中的憤怒後,繼續透過諮商梳理自己的生命經驗,重新詮釋受傷的意義,更在多次講座分享燒傷復原歷程後,重新審視自己的存在價值感!阿燕結束服務時說:「在諮商室,我好像重生了!不但找回跟家人好好相處的方法,心靈的眼睛被打開,即使所有的難事依然存在,卻莫名多了勇氣去面對,或許是想到老師們的理解和支持,也幫助跟家人溝通交流,我不再像以前只想逃走…。」倩倩一直以來都在滿足家人的索求,卻不曾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、需要什麼,也因此長期失眠,在諮商室進行放鬆練習後,緩緩睡去,在離開諮商室之後,終能學會為關係設下停損點,願意嘗試新的生活方式。阿維與父親分開生活已近20年,燒傷後因為身體照護需求,進而多了一種親近的交流,離開諮商室後,感受彼此心裡更多流動的是珍惜生命的領悟,珍惜父子間的情感。
陽光心理師撫慰服務對象的情緒,陪伴他們重新找回面對生活的勇氣。
心理諮商是陽光整體服務中重要的一環,進入諮商室,絕對不是「心理有問題」的象徵,而是為了要能成為「更好的自己」的一條路徑!雖然未必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,但在被允許、被理解、被支持、被接納的過程中,往往都能綻放出生命原本的璀璨色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