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板上的叮嚀 居家復健助聽損口友重嚐美食
陽光臺東工作站的公務車從臺東市區出發,沿著海岸線向北行駛1個半小時,最後停在花蓮與臺東交界的長濱鄉江大姊家。江大姊經歷了兩次頭頸部腫瘤治療後,舌部分切除,臉頰、肩頸肌肉緊繃僵硬,張口幅度剩下不到2公分,並且需依賴鼻胃管灌食,連在家中行走都會覺得疲倦和喘。

↑花東幅員遼闊,服務對象到定點復健不易,就由服務團隊直接將服務送到服務對象家中。
為了幫助江大姊緩解治療後僵硬不適癥狀、重新訓練無力的肌肉,改善整體功能跟生活品質,陽光社工和治療師,每半個月至一個月會為江大姊安排一次居家復健服務,讓大姊可以更方便在家執行復健訓練、取得衛教訊息,也讓江大姊免去到市區復健、往返180公里車程的負擔沉重。

↑治療師用小白板與江大姊溝通。
每當居家復健訪視時,江大姊總是很有精神的迎接工作站團隊,但因江大姊耳膜破裂聽力受損,沒辦法直接從治療師口中聽到復健衛教和動作指導。於是治療師一邊用自身動作示範、引導大姊做出相同動作、邊用小白板寫下復健衛教訊息,大姊聚精會神的看著治療師和手寫文字,努力做出訓練動作。江大姊為了讓自己進步,告訴治療師自己曾經嘗試:「嘴巴張開感覺很緊,我試著拿湯匙撐開,關節很痛。」治療師寫下大字向大姊說明,在關節僵硬的情況下用湯匙撐開可能造成傷害,並建議應該如何溫和漸進的使肌肉放鬆、訓練剩餘舌部及咀嚼的肌力,和增加張口幅度。

↑每次居家復健,治療師總會細心的為江大姊騰寫復健功課、衛教重點。
白板字隨著對話擦了又寫,每一次見面的對話就是這樣來來去去的重複。為確保與江大姊達到充分溝通、讓她後續可以安全有效的執行復健項目,江大姊居家復健服務時間需要比其他人多1/3。但離開之前,治療師仍會細心的把今天提到的衛教重點和復健功課謄在一張紙上。兩週後再次來到大姊家,可以看見那張居家復健功課被大姊安安穩穩的保管著。更重要的,是看見大姊努力復健的改變和繼續前進的盼望。3個月後,醫師評估大姊可以移除鼻胃管;半年後,大姊說:「除了流質,布丁我也能吃,但更常吃餅乾或蛋糕配牛奶。」這段話聽起來很平淡,但工作團隊夥伴都知道,大姊一路至今的動力和堅持從不簡單。
**謝謝您和陽光一起幫助燒傷顏損朋友,您的支持與鼓勵,都將幫助陽光提供這些朋友完善的生心理重建服務;也邀請您持續捐款支持陽光,讓陽光的溫暖可以關照更多需要的角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