燒傷朋友的平凡「日常」
文/中區中心職能治療師 郭禹箴
初夏時節,金色朝陽灑落位於市區的某棟建築物,形形色色的人們出入於此,多半是上班族。熙來攘往的人群中,有群人除了穿著一般的服飾,身上還多了一件黑色或膚色衣物,甚至還戴了頸圈與頭套。第一次看到的人也許會嚇一跳,但在這裡的民眾早已習以為常,或點頭致意,或打聲招呼。
他們是燒燙傷患者,在炎熱的夏日來到陽光準備開始一天的復健。

枯燥乏味的復健,是傷友的日常。
一日之計在於晨,復健時間一到,他們便熟門熟路抄起自己的「雞絲頭」開始執行治療師給的功課。一個人做復健也許乏味無趣,但一群人一起做復健,那就會激盪出許多有趣的火花;他們談論身上的疤痕、討論壓力衣的樣式、分享自己昨天完成了某項不可能的復健任務,驕傲的挺起胸膛,接受其他傷友的讚揚。
這是中區燒燙傷重建中心的日常,充滿活力與朝氣。但誰能想像這群人曾經因為火災、氣爆、化學物質造成的灼傷,奄奄一息躺在加護病房中與死神搏鬥?誰能想像這群人的壓力衣下,是凹凸不平、暗紫深紅,因一點碰撞就有可能破皮流血的脆弱肌膚?
一場意外,讓他們不再是他們。
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被打倒,他們來到了陽光,與陽光的工作人員攜手面對人生的挑戰。他們必須使盡全力練習從床上起身,因臥床太久造成全身的肌肉力量喪失;還得困難無比的活動受傷部位,因新長出來的疤痕會攣縮拉住關節,造成動作受限;他們甚至要咬牙切齒忍受身上千萬隻螞蟻啃咬般的痛苦,因疤痕充血就會產生如此不適的感受。
除此之外,他們還會因為疤痕太過頑強,必須動刀植皮,才能繼續復健;或於夜深人靜中被激癢難耐的感受驚醒,再也無法入眠。許多人因為這些狀況,曾經被打擊到一度失去自信,把自己關起來,不想再復健。
可即便是再幽暗的角落,終究會有一縷陽光照耀而至。
漸漸的,身上的疤痕平了,肢體靈活度變好了,也不會在漫漫長夜中驚坐而起了。身體的狀況越來越好,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,有些人甚至已經摩拳擦掌,準備再度投入職場大展身手;也有些人開始侃侃而談過去不願面對的經歷,用自身的故事,鼓勵其他和自己一樣的人。他們的身上烙印著一輩子也抹不掉的印記,但他們最終擁抱了這個印記,擁抱了自己。
陽光普照,金色的暖陽透過窗櫺,照亮一群努力復健的身影。這裡是中區燒傷重建中心,我們是陽光基金會。
**謝謝您和陽光一起幫助燒傷顏損朋友,您的支持與鼓勵,都將幫助陽光提供這些朋友完善的生心理重建服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