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臺東工作站資深社工員 陳采萱
現在三歲的小冰,在兩歲時跟著媽媽到麵店用餐,不小心被店員端的湯麵潑灑,從大腿到腳踝燙傷。經過幾個月治療,小冰傷口雖然已無大礙,但心裡的創傷仍未平復,傷後一個月噩夢連連,時常喃喃說:「都是我自己不小心…」小冰媽媽想起醫師曾提過陽光,便主動打電話來陽光尋求協助。
小冰媽媽跟社工說,小冰總在半夜哭泣,白天時小冰若是想哭,也總是忍著不哭,小冰媽媽不知該如何是好。在社工建議下,小冰媽媽帶小冰到陽光臺東工作站接受遊戲治療服務(註)。在心理師的引導下,小冰在諮商室裡盡情透過玩具釋放壓抑情緒。同時,社工也提供小冰媽媽個別諮商,讓媽媽有一個安靜的時刻舒緩壓力。
小冰透過遊戲治療釋放壓抑情緒。
因為小冰的受傷,小冰媽媽更能了解預防燒燙傷的重要性,和小冰就讀的幼兒園老師討論後,希望也能讓小冰的小小同學們更認識生活中哪裡可能有熱熱的東西、如何避免被燒燙傷,邀請陽光到幼兒園透過說故事方式宣導,幫助同學們更有保護自己的能力,以及學習如何用平常心、同理心、愛心與耐心跟小冰相處。
經過兩個月的遊戲治療,現在小冰已不再做噩夢與喃喃自語,也能開懷在媽媽的身邊撒嬌了。看到小冰找回以往無憂笑容,小冰媽媽寬心不少,也感謝陽光一起陪伴小冰平安健康長大。
註:一般的心理治療以口語談話為主,而對於口語表達能力尚在發展中的兒童來說,遊戲是兒童最自然的表達方式,並透過玩的方式來表達想法、感受與內在經驗。在遊戲治療中,治療者協助兒童經驗到被理解、了解自己,並重建內在安全的依附關係,進而從中處理相關議題。